坚定四个自信 共谱美丽华章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生赴绵阳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0名学生在院长王秀珍、副院长张善喜等5名教师的带领下赴绵阳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5月5日上午7时,车辆从音乐广场准时出发。途中,围绕“两弹一星、抗震救灾、地震预防、绵阳历史、羌族文化等”,同学们通过“知识问答、故事分享”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互动活动,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与考察相关的背景知识。
中午12时半,师生一行抵达绵阳,午餐后立即前往绵阳科技馆和博物馆考察。首先来到的是科技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科技馆的各个展区。科技馆共分为两层,以“两弹一星”为主题,核科技为主线,分导弹展区、卫星与信息展区、核武器与核科技展区、卫星与空间信息技术四大板块,突出体现了“两弹一星”精神,展现出“科技性、教育性”的有机融合,精巧美观的展品结合先进的展示手段与信息技术,不仅让师生们大饱眼福,真实见证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更从内心感受到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习近平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结合“两弹一星”精神,师生们对习近平关于高度重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讲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石,走进绵阳博物馆,置身其中,便恍如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触摸到绵阳文化的渊源与深厚的底蕴,使同学们对绵阳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历史性认识。
6日上午10时,师生一行人抵达北川地震遗址。走进北川老县城,目光所及尽是白花,行人旅客面色凝重。十年前繁华的街道,现如今残缺的遗址,向师生们直观展现了当时地震的凄绝景象——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天人永隔。北川中学和曲山小学师生噩梦般的遭遇更让师生们无不悲痛。参观完遗址后,师生们在地震遇难者公墓前集体献花并默哀3分钟,深切缅怀地震遇难同胞。随后,师生们来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胡锦涛同志抗震救灾时含泪振臂高呼的口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赫然入目。馆内陈列着多种地震遗存物、抗震救灾时所使用的救灾工具和其间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让师生们直观感悟到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6日下午,师生们先后参观了震后重建的吉娜羌寨和北川新县城,美丽的羌寨和壮观的新县城生动诠释了中国灾后重建的高效率,使师生们切身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深刻领会了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下午3时,师生一行完成所有考察学习任务,顺利返回达州。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增强了对师生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对于培养“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此外,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在绵阳工作的孙小燕、唐万松等08级校友的鼎力支持,他们对绵阳、北川各考察环节均进行了精心协调与安排,充分体现了我院校友心系母校、不忘师恩、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供稿:刘东知 陈敏 审稿:张善喜 王秀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