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学院“薪火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一行9人在副院长张善喜老师带领下,赴革命老区苍溪县五龙镇研学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研学与志愿服务活动以挖掘传承红色文化为核心,展现新时代青年与基层工作者共担使命的担当,用实际行动激活红色基因的时代生命力。
溯源红色根脉,厚植精神沃土
上午9时,团队一行乘车抵达苍溪县五龙镇,受到五龙镇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在副镇长陈学军全程陪同与引导下,团队开启沉浸式红色教育之旅。活动第一站是三会村,在村干部仲良成带领下,团队一行走进苍溪县党史教育三会研学基地。在展馆内部,通过聆听村干部讲解,团队一行详细了解了三会村的红色历史,以及三会村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脱贫摘帽和走向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深刻理解了革命精神如何转化为基层建设动力,直观领悟了农村发展与时代进步的紧密关联。随后,三会村老党员沈治忠结合6幅浮雕,深情讲述汉藏情缘故事,重现党群同心、军民一心和民族团结的动人场景,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革命胜利的艰辛与当下幸福生活的珍贵。
聆听岁月回响,赓续使命担当
活动第二站是嘉龙村青凤寨烈士陵园。陵园内,苍松掩映的墓碑庄严肃穆,耄耋之年的老党员牟伦德轻抚墓碑,介绍了自己扎根乡土的奋斗岁月,讲述了该村红军牟现图同志“刀伤47处、宁死不变节”的英勇事迹,以及牟现图之子牟怀伦“万里长征有为,抗日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一个个“零距离”的鲜活革命故事,让同学们跨越时空,真切感受到信仰的磅礴力量与先辈们的赤诚初心。
传承红色薪火育童心,弘扬革命精神润幼苗
当日下午,团队一行来到第三站——五龙镇中心小学,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孩子们播撒红色文化种子。团队成员向五年级小学生发放《金色的鱼钩》观影手册,并播放经典微动画,带领孩子们感悟长征精神。李贵荣同学结合影片细节,深情讲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故事,让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浸入孩子们心灵深处。随后,"童心绘鱼钩"创意绘画活动点燃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孩子们用画笔重现老班长分鱼汤的温情瞬间、红军战士翻山越岭的坚毅形象,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化作鲜活画面。团队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赠送红色主题笔记本、英雄人物书签作为奖励。活动在红色知识趣味问答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抢答,在互动中深化对红色历史的认知,让红色基因在童趣与欢笑中实现代际传承。
此次苍溪五龙镇红色研学之旅,既是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薪火下乡"实践团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实践诠释青年担当,将川陕苏区革命精神的火种融入基层教育、播撒童心沃土。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校地合作,深化红色文化挖掘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让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炬照亮新时代青少年的奋进之路,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校地共融的红色新篇章。
(撰稿:方春琳 罗建将 初审:张善喜 复审:刘良训 终审:张皓)